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媒体报道 > 新三板改革助力补齐服务中小微企业短板
新三板改革助力补齐服务中小微企业短板
发布时间:2020-06-04 17:26  点击量:674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见习记者 张弛 

  今年以来,各政府部门相继推出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新三板市场作为服务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屡被提及。

  6月1日,人民银行等八部门共同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支持优质中小微企业上市或挂牌融资。

  2019年10月25日,全面深化新三板改革正式启动,在新三板多年来实践的基础上,围绕如何更好地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进行了市场制度和功能的全面完善。优化发行融资制度、完善分层结构、推出转板机制成为新三板挂牌的中小微企业未来长期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发行制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要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首当其冲的便是让企业能以低成本获取足够量的资金。新三板由于具备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先天基因”,自正式运营以来,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上持续发挥积极作用。

  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新三板市场中共有6549家挂牌公司完成了上万次股票发行,融资额超5000亿元。同时,挂牌公司共实施并购重组1507次,交易额达2132.85亿元。

  此次新三板改革,定向发行制度进一步优化和公开发行制度随精选层一起诞生,使中小微企业发行融资方式进一步健全,发行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

  《意见》明确提出,优化新三板发行融资制度,引入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机制,取消定向发行单次融资新增股东35人限制,允许内部小额融资实施自办发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上述内容也正是此次定向发行制度改革的核心举措。

  自1月份定向发行制度改革落地实施以来,新三板一级市场整体融资状况进一步改善。具体来看,无需主办券商推荐的自办发行因降低发行成本、提高融资效率,受到挂牌公司的欢迎。数据显示,2020年1月至4月,共计119家公司拟采用自办方式实施定向发行,累计拟融资总额11亿元。此外,取消定向发行单次融资新增股东35人限制提升了企业融资效能和公众化水平。截至4月末,已有15家挂牌公司披露定向发行说明书,拟向超过35名新增股东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合计2.73亿元,平均单次发行新增股东人数达51人。

  值得一提的是,改革后的发行融资制度最大亮点之一便是将市场准入与股票发行“解绑”。公司申请在新三板市场挂牌并公开转让,无需发行股票,股东人数未超过200人的由新三板自律管理,创新创业企业可在新三板规范运行一段时间后,再申请股票发行。有关市场人士表示,这一安排给予创新型、创业型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早接触资本市场、获得资本助力的机会,体现了市场培育企业,促进融资发展的作用。

  分层结构适应企业发展需求

  除去市场整体的发行制度优化外,面对8000多家挂牌公司多样化、差异化的发展状态和需求,完善市场分层也成为新三板改革稳步推进,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意见》明确提出,对基础层、创新层、精选层建立差异化的投资者适当性标准,引入公募基金等长期资金,优化投资者结构。

  从存量角度来看,此次新三板改革为基础层和创新层公司设计了更具包容性的市场化制度安排。在再融资、并购重组方面,实施“小额、快速、灵活”的融资机制,不设强制财务条件,发行价格、时点、方式等均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此外,为更好地服务挂牌公司融资发展,新三板在分层的基础上,基于企业发展阶段、公众性的不同,匹配了差异化的交易机制和公司监管要求。

  从增量角度来看,此次改革推出精选层,相较于强调“硬科技”的科创板和有着传统行业与“四新”产业结合明确定位的创业板,精选层设置了多套准入门槛和具有高度包容性的行业标准,并采取负面清单管理方式,为科技含量高、成长潜力大,但尚未达到上市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提供了融资发展的“沃土”。

  此外,伴随着精选层推出,4月17日,证监会发布了《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股票指引》,明确符合标准的公募基金可以投资精选层股票。金长川资本董事长刘平安表示,公募基金的专业投研能力将促进新三板市场整体流动性和定价效率得到明显提升,从而更好地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据《金融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有意向参与新三板市场的基金公司共计22家,其中7家已申报公募基金产品。

  当前,公开发行并进入精选层的申报受理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截至6月2日,已有47家企业向全国股转公司提交申报文件,其中36家企业被出具审查问询函。全国股转公司副总经理李永春表示,预计精选层有望在今年年中正式开板落地。

  可以预期的是,改革后的新三板将形成“基础层、创新层、精选层”三个层次不断递进的市场结构。有关市场人士表示,分层结构配套发行制度、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以及交易制度改革,将进一步适应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提供更精准、更优质的服务,并带动整个新三板生态的完善与活跃。

  转板机制打通企业上升通道

  新三板上接证券交易所,下接区域股权市场,是打通多层次资本市场有机联系的关键一环,建立转板机制也成为此次新三板改革的核心举措之一。

  3月6日,证监会发布了挂牌公司转板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符合条件的新三板挂牌公司可以申请转板到科创板或创业板,拓宽企业上市路径;5月27日,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发布将于近期实施的11条金融改革措施,其中包括出台《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转板上市的指导意见》;6月1日,《意见》进一步提出,建立转板上市制度,允许在精选层挂牌一年并符合相关条件的企业直接转板上市,打通挂牌公司持续发展壮大的上升通道。从上述政策的密集发布不难看出,转板上市制度落地的脚步正越来越近。

  制度供给往往源于市场需求。新三板作为众多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的“培养皿”,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沪深两市重要的优质企业供给池。据安信证券诸海滨团队统计,截至目前,今年以来共有66家企业IPO成功过会,其中36家曾为新三板挂牌公司。

  然而通过IPO上市的企业往往面临长时间的“排队期”与较高的成本,从而使得许多优质中小企业望而却步。转板机制推出使企业转板上市变为股票交易所场所的变更,不涉及公开发行股票,无需摊薄股份,可以降低企业到交易所上市的成本,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及发展空间。

  银河证券做市业务总部负责人杨筱燕表示,转板机制的推出有助于打通中小企业成长壮大的市场通道,充分发挥新三板市场承上启下的作用,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互联互通、错位发展,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承载我国大量中小微企业的市场除新三板外还有区域性股权市场。近年来,监管部门频频提出鼓励符合条件的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公司到新三板挂牌或证券交易所上市。《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当前,全国股转公司也正在积极探索与区域股权市场的合作对接机制,促进企业“有上有下、进退有序”。

  有关市场人士表示,建立新三板与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合作可以有效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支持中小微企业的能力,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塔基部分的互联互通,为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提质增效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