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信贷政策 > 【解读】规避资本约束已成往事——资产负债管理挑战加大 银行怎样应对
【解读】规避资本约束已成往事——资产负债管理挑战加大 银行怎样应对
发布时间:2020-01-17 16:03  点击量:752

在资本约束日益增强、银行息差逐步收窄形势下,“控规模”“调结构”将成为银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日前,银保监会召开的2020年全国银行业保险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以下简称“会议”)指出,全面加强资产和负债质量监管,在现有五级分类基础上,细化分类规则,提高资产分类准确性。尽快制定负债质量监管办法,提高银行保险机构特别是中小机构负债的稳定性和匹配性。

  “对于银行业特别是中小银行来说,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是2020年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表示,对银行业来说,未来将是“资本为王”的时代,过去靠各种“出表”的做法减提、漏提风险资产和规避资本约束已成往事,而如何综合运用内源式和外源式方式加快资本补充并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将成为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

  会议要求,全面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银行理财和信托业稳妥转型,以中小银行和农信社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各类银行保险机构改革。

  资产负债稳定性受关注

  对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过去只是简单地强调“量、价、结构、期限”四个维度,未来“质量”维度将受到关注,即资产负债的稳定性和匹配性。

  在资产端,银保监会于2019年4月发布《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逾期后应至少归为关注类,逾期90天以上应至少归为次级类,逾期270天以上应至少归为可疑类,逾期360天以上应归为损失类。

  “相关规则已经细化了金融资产的分类,更加准确地反映资产真实的质量。今年将进一步推动规则落地,将资产分类从信贷五级分类扩展到金融资产的分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

  事实上,2019年,商业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已经全部纳入了不良资产管理;部分地方监管部门还要求有条件的银行先行先试,将逾期6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资产管理。

  “这意味着对贷款五级分类的细化要求需要结合逾期天数来考虑。”一位银行业人士告诉《金融时报》记者,预计后续有可能会将逾期1天至60天的贷款按一定比例计入不良资产管理、将逾期60天以上贷款全部纳入不良资产管理。

  在负债端,会议指出,会尽快制定负债质量监管办法,提高银行保险机构特别是中小机构负债的稳定性和匹配性。

  “由于负债端的压力导致流动性风险过去几年在中小银行层面时有发生,所以提高中小银行负债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稳定性和匹配性是非常有必要的。总体来讲,随着银行业发展逐步趋于理性,同时央行对市场整体流动性控制能力提升,以及货币政策保证市场流动性整体合理充裕,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有所缓解。但从长远看不能掉以轻心,要对中小银行提高流动性监管要求,促进其流动性管理能力匹配业务发展,保证其长期稳健发展。”曾刚表示。

  中小银行改革或迎新突破

  去年,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会议曾连续三次提及中小银行改革,充分体现出中小银行的稳定发展受到高度重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2020年工作会议均明确提出,深化中小银行和农信社改革。

  近期,随着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加上中小银行自身长期的风险偏好、公司治理等内部因素,中小银行长期积累的内外部压力开始显现,一些中小银行的信用风险压力加大,表现为贷款不良率升高。

  在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看来,间接融资仍然是我国融资体系中的主导模式,中小银行改革对于提升金融体系的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具有重要意义。

  “深化中小银行改革,构建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这是治本之道。”银保监会首席检察官杨丽萍日前表示,引导中小银行深耕本地、回归本源、专注主业,夯实传统业务特别是存贷业务基础,从根本上遏制“脱实向虚”,减少层层嵌套。另外,中小银行要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市场约束,规范股东行为,优化股权结构,包括科学决定自身的风险偏好和战略,做实资产分类,增强资本实力。从长效机制看,还需要注重科技赋能,提升服务实力。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中小银行目前呈现两极分化态势,少数银行出现了信用风险或局部性、结构性流动性风险,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部分中小银行在体制机制、风险防控等方面特色鲜明,战略清晰坚定,执行措施得当,经营效益和品牌价值不断提升。因此,中小银行既要进行资本补充,更要推广同业先进商业模式,完善公司治理、激励约束等体制机制。

  银行理财将向直接融资方向转型

  会议指出,要引导银行理财和信托业稳妥转型,建立完善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在优化金融产品结构和机构体系的同时,为资本市场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打牢基础。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银保监会不久前发布的《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也曾提及发挥银行保险机构在优化融资结构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直接融资市场“新军”,2019年已有10家理财子公司开业运营。

  “在这样的政策引导下,银行理财子公司会变成真正意义上的资产管理机构,投资更多往直接融资方向发展。这种转化对优化融资结构有很大好处。”曾刚表示。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发布的《资管行业未来市场格局与业务模式研究》建议,银行要通过理财子公司实现真正的法人风险隔离,积极推动理财业务向直接融资方向转型。

  “随着理财子公司权益投研能力提升,权益资产配置份额将提高,对权益市场构成一定利好。从中长期看,银行理财子公司在正式成立后,将进一步丰富机构投资者队伍,提高直接融资占比,流向权益市场的资金将稳步增加。”中信建投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杨荣如是说。